初到国外的留学生,面对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大量未接触的科目,难免会出现短期内无法快速接受的情况。
其实,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,我们完全不必焦虑。并且,出国留学本身就是一段很有价值的经历,我们大可以调整心理预期,减少内心焦虑,用合理的学习方式去逐步适应。
实际上,任何知识,想要掌握都要花不少的功夫。或者说,想要收获多少,就要花多少时间去集中注意力,去反复学习、思考和应用。
比如说,如果我们学到的新知识是文科类的,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获得感,也就是“你觉得你会了”但其实你并不会的感觉。因为“知道”和“会用”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,收获虽然是新体验,但是想要拿来应用,甚至是总结归纳后真正吸收,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。
对于这一类的内容,我们最好多做笔记,多次反复。每一遍复习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悟,此外,每多一遍,你对内容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。
如果是理工类的知识,那么就不能仅仅靠着了解和反复去掌握了。而是要多次运用,才能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。比如说,我们不管能把高数考出多高的分数,都不能将这些数学思维灵活运用,而是要不断把这些思维方式用起来,才能逐步掌握。
其实,对于知识而言,有人会把时间用在某一些领域内,专攻这部分知识,让自己在这些领域内变得非常专业。有些人则会把时间分散,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不同的领域,但是每一种领域都只是浅尝辄止。不论哪一种,最后的效果其实都会不错。
但是,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,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。比如说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在多个科目上,就不要纠结某一门科目不够专精,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
最后,知识很容易被忘记,如果想要巩固和掌握,还得靠多次重复才能真正记得牢,学会用。与其焦虑,不如把时间放在看书上来得实在。